培养学习兴趣,家长可以这样做
“老师,我们家孩子对学习好像没有什么兴趣。”
“老师,我们家孩子不喜欢学习。”
“老师,我们家孩子做作业太拖拉。”
......
许多家长都会焦虑孩子为什么会对学习主动性不强,甚至表现出抗拒,其实是因为孩子的学习兴趣没有被培养起来。
兴趣会使人集中精力,处于愉快、兴奋的心理状态。如果孩子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自然而然地提高学习效果。如果孩子缺乏学习兴趣,内心会产生抵抗心理,再聪明也很难得到好的学习成绩,也会因此失去信心,甚至会产生害怕学习、逃避学习的心理。
孩子是否拥有学习兴趣,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还会影响孩子未来学习、接受新事物的习惯,以及探索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等。
常见表现:
放学回家从不先做作业,总是拖到最后一秒再做;
做作业总是走神,一边玩一边写;
从不主动谈论学习的事情,家长一提就不愿意回答,甚至发脾气;
看待问题只看表面,从不深究为什么;
不喜欢看书,喜欢的游戏也多是一些视觉刺激较强的游戏;
对于兴趣爱好,只感兴趣一段时间,做事三分钟热度,无法坚持下去…
1.及时表扬,真诚鼓励
对于非常不自信的孩子,建议家长多鼓励。每当孩子在学习中取得进步,家长都要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并且多表扬努力的部分,而不是聪明的部分。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被认可、被赞赏,当孩子得到积极反馈时,下次做这件事的概率会大幅上升,畏难情绪会下降。
2.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任何人都会为自己的成功感到喜悦,孩子更是如此。让孩子获得“成就感”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首先,家长应该多采取表扬、鼓励的方法,使孩子体验到“完成学习任务的喜悦”。其次,要求不要太高、太难,要适合孩子当前的具体情况,让孩子先尝到学习的甜头。如果给孩子提出过高要求,孩子怎么努力也达不到,自然就无法体验“成就”给自己带来的愉快。最后,要让孩子看到活动的成果以及自己的进步。
如果家长对孩子在学习上的付出视而不见,或者孩子忙活了大半天仍然看不到结果,他们自然会心灰意冷,心生倦意。
3.让孩子做“小老师”
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家长不妨“屈尊”做学生,让孩子出题考考自己;或找一份试卷自己做好后,交给孩子批改。如果家长在答卷时故意答错几个地方,那么孩子批改起来兴致就更浓了。
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孩子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增强孩子学习的动力,而且有利于家长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孩子学习的长处和漏洞,便于扬其长补其短。
4.寻找特长,树立信心
家长可以观察一下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兴趣偏向与学习中的学科偏向,以此来发展他们的特长。
比如有些孩子喜欢科学,日常生活非常喜欢观察植物,在学校又比较喜欢科学课,那么孩子可能对自然科学方面比较感兴趣,家长可以和他们一起拓展一些课外自然科学知识,发扬他们的闪光点,进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5.及时帮助孩子克服学习困难
对于因学习困难而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孩子,家长要耐心地帮助孩子找到学习困难的原因,帮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要对孩子失去信心。
有的孩子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作业就不会做,家长讲了几遍,孩子还不懂,家长往往就没有耐心和信心了,说孩子不用心,没有希望了,严重的还打骂孩子。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孩子越发对学习不感兴趣了。
对于有学习困难的孩子,家长更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轻易放弃或怀疑孩子的心理或智力问题。及时帮助孩子克服学习困难,是孩子重新找回学习兴趣的前提。
真正的教育不是给孩子灌输知识,而是要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孩子对知识的渴望,让孩子爱上学习。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更加自主地学习,并且在学习中获得最大的满足!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