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吴中教育

高中

初中

小学

幼儿园

其他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德育天地>家长学校>详细内容

家长学校

想要孩子更自律 要先保护孩子的自主感

来源:本校 发布时间:2024-09-18 15:05:21 浏览次数: 【字体:


IMG_256 

        自主感是一种心理需求,自主的心理需求是说孩子需要自己掌控和决定自己的行为。还记得自己孩子1岁至4岁这段时间的事情吗?就是在这个阶段,孩子要求自己刷牙、自己吃饭、自己动手做许多事,获得了自主感。在某个领域,孩子获得的自主感越多,他就越有投入这个领域的热情。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哪些话削弱了自主感?也觉察一下这些话,你是否经常对孩子说呢?

         1、不好好学习,以后找不到好工作,没有好的生活。 

        2、你就负责好好学习,其他都不用管。 

        3、你看看人家的孩子,这次又考了第一。 

        4、这次考不好,假期就别玩了! 

          以上的话存在威胁、监视、设定期限、社会比较,都会有损孩子自主感。 

          把上面的话变成老板对你说的话,体会一下,就能感受到那种自主感被削弱的感觉了。 

        1、不好好工作,就炒你鱿鱼。 

        2、你就负责好好工作,家里的事不要管。 

        3、你跟别人的差别天上地下,给你工资有什么用? 

        4、工作做好了,都是应该的。做不好,公司会惩罚你! 

IMG_256


        这让我想起之前一名学生向我倾诉,他回家只是坐一下发个呆,下一秒就打算去写作业的,结果他老妈看到就说:“还不快点去写作业,不说你真是不行!”,他瞬间就不想去写作业了。

         他说:“老师,你知道吗?明明写作业是我自己的计划,可那时候老妈这么一说,就有种计划被抢走的感觉,瞬间不想做作业了。”

         其实换位思考,也能理解家长,看到孩子学习上的那些坏习惯,家长内心很着急,又很无助,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帮助到孩子。一着急,一督促,孩子作业倒是写了,却没发觉孩子已经觉得学习不是他的事,而是家长的事,反而破坏了自主感,陷入了孩子越不自觉,家长越督促,孩子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

         因此,家长在帮助孩子的时候,要保持觉察,自己的做法有没有保护孩子的自主感,保护孩子学习的热情。

 

         1.让孩子有机会做选择 

        有个孩子跟我聊天时说:“老师,我怎么就住到了一个可以看到xxx(班里第一名)的房间灯的地方呢?每次学霸一关灯睡觉,我妈就说你看你们班xxx都睡了,你作业还没写完。一听这个,我就觉得压力很大,好讨厌写作业。” 

我回应:“你不喜欢妈妈拿你和学霸做比较,对吗?”

         孩子继续说:“也不全是,可以拿我跟学霸比,但不要是第一名。” 

        我说:“哦?” 

        孩子继续说:“我自己有目标,是班里的xxx,首先我们都是男生,然后他呢数学比较好,我语文比较好,他只是排名比我靠前些,我觉得我有可能超越他。” 

        所以,能不能和别人家孩子比?可以比,关键这个别人家孩子是不是孩子自己选的,自己选的就能作为激发进取心的动力。孩子自己制定目标,自己思考达到目标的方法,为自己的成功或失败负责是激发进取心的第一步。

         举个例子,当我们下发指令时,如“你写作业太磨蹭,今天晚上都别玩了,好好写作业!”如何让孩子拥有自我选择的权利,而不是给他命令或惩罚的感觉呢? 

        改为:“你选择了今晚九点半完成作业,就相当于选择了放弃今晚的休息娱乐。如果你选择了今晚八点半完成作业,今晚有一小时的休息时间。”这样说更好地保护了孩子的自主感。 

        当我们提出不能做什么,也要相应提出可以做什么,这样孩子就可以参与选择了。 

IMG_256 

         2.把孩子的事还给孩子

         有一项研究显示,做家务的孩子比不做家务的孩子,成绩高了四倍。他们因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参与感、选择权和决定权,从而有更多自主感,在自己学业受挫时,也容易恢复,而不是遇到挫折后就一蹶不振。

         家长们,当孩子跟你说:“我想调座位,这个座位没有同桌,我交不到朋友。”你怎么应对,才能保护孩子的自主感呢?

         我想分享一个家长朋友的做法,她并没有直接打电话给班主任帮孩子调座位,而是教孩子怎么和班主任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孩子自己和班主任达成了调座位的约定,上课不再和周边同学讲话,学习上也专注多了。

         这就是把握住了把孩子自己的事情还给孩子,父母要做的是陪在他身边提供支持,而不是包办。

 

IMG_256 

 

  需要注意的是:放手不是放任,自主不是独尊。那我们怎么做才既不是包办,又能陪在孩子身边提供支持呢?

 

        一、帮助孩子制定界线: 

           比如,作业在什么时候完成,完成的效果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完成过程中有困难可以向谁求助等。可以帮助孩子把计划张贴在墙上,这样每天看到计划,能激发自主学习的意愿。 

        二、规则制定好后,家长需要留意: 

          当孩子出现遵守计划的行为时,及时做描述性鼓励,比如:“我看到你在认真写作业”、“我看到你提前把桌子收拾干净”。及时反馈孩子做得好的部分,表达肯定和赞赏,孩子会更有动力和积极性。 

          对于孩子没有执行的部分,要做合理归因,第一,是不是做不到?这就要考虑计划的合理性,让孩子形成自己反思、总结、修改计划的习惯。第二,是不是不愿做?比如计划上孩子也知道要背书,可就是不愿意开始背,这时,家长行大于言,可以直接拿起课本,对孩子说,我们从第一个单词开始吧。当孩子开始背第一个单词、遵守约定的时候,要及时鼓励。如果我们总是盯着孩子的不足,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很糟糕,连自己订的计划都遵守不了,就更加不想遵守约定了。 

IMG_256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